在过剩、同质的市场上,多你一个不多,少你一个不少,实际上你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,是没有存在感的存在,没有价值。像我现在到了这个年纪,如果不想成为废人,就要有被利用的价值,要让全球500强、上市企业、中小工厂需要我去做营销、传播、销售的辅导,因为你去了,能让这些企业的业绩和利润能有一步步的提升,否则,谁愿意请你辅导,因为每个老板都是聪明人。
说说当下,产能过剩,产品同质,是所有工厂与企业的两大顽疾,就是这两大顽疾导致我们在体感上感觉生意不好做,再引申一下就变成了经济形势不好,似乎现在的全民共识是经济不行。不是的,现在中国的供应链全球最强大最齐全,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你没看到最近的军力秀,这一下,似乎中国威胁论的调调反而偃旗息鼓了。哈哈,实力碾压是王道,是真理。
宏大叙事,已经太多,还是回到微观上说两句,当下对每个中小老板来说,你只有一件事,就是把最最基本的差异化做出来,与99个同行不一样,而不是在99个同行后面再增加一个,成为第100个,这样的状态既没出息,也没前途。
这个认知必须要有,不要在“经济不好”的信息茧房里卷,欺骗自己,麻痹自己,多想想自己能在与众不同的三个层级里,有可能做哪个层级?
展开剩余63%1)最高级是没有第二家可比
2)第二级是屈指可数的几家之一
3)最低级是与同行有差异化
实在没能力,就强迫自己做最低级的差异化,如果连这个也做不到……已经没有思路给你了,因为差异化实在是最容易做的。
再给你一个思路,把制造质量做到国内的top1%,这样可以把目标客户定位在高端,做有钱人的订单,这个相对不需要太费脑筋,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:
1)提高原材料的等级,先把原料或半成品的采购成本提高5%,一下子提高了质量15~20%。不要舍不得这5%,它能让你的价格提高15~20%。
2)从操作工艺下手,让一线员工的手上技艺上升,开展全员操作练兵,发挥老师傅的作用,专人指导,每月操作考核,不及格的下岗。
3)在生产技术与工艺上琢磨,想办法在设备的技术上做出小创新,在工艺上采用华罗庚优选法,至少做3X3因子的交叉工艺试验,两方面同时做,必有奇迹。
4)需要要模具生产的,就在它上面做文章,潜力无限,往往一副好的模具就能改变工厂的命运,对某些工业品来说,模具就是极具威力的秘密武器。
5)加强每道工序的质量检验,这是最简单且最有效的办法,而且是成本最低的办法,无非就是几个检验工的工资成本,是生产成本里的小头。
现在,每个月要出差半个月左右,除了在营销、传播、销售上辅导,还给工厂在质量提升上出点思路。今年有计划向工厂咨询倾斜一下,帮助工厂多找几个提升制造质量的办法,关键是要低成本的办法。
#张有为策划# 除了营销,给工厂多找几个提高制造质量的低成本办法。
发布于:广东省